2008年5月17日 星期六

Unni Wikan 第七週研讀會


時間:2008年 5月 15日
地點:國立清華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
導讀人A:沈秀華
導讀人B:黃倩玉
閱讀:Generous Betrayal
Unni Wikan, Generous Betrayal: Politics of Culture in the New Europe. (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, 2002)

->接收的國家自己常常被看成自我,移民者是他者。移民者進到這社會中,常常被要求要遵守這邊的文化,而又常常說我們要尊重這些文化,文化是「他者被他者化」的。(北歐自己社會中的就不是文化)
文化是誰的文化?
=>為了政治正確,我們要尊重他者的文化,而自己是法律、社會道德。第一代移民的文化是文化,第二代文化的文化不是文化。那為什麼第二代的文化不是文化?這些第二代的小孩對於自由、道德這些概念和他們的父母很不一樣,我們不應該把文化視為很固定的,我們應該更多了解這些(變動的)文化。
->「福利殖民主義」:北歐有很好的社會福利政策,所以移民者即是不工作還是可以有很好的生活,甚至有剩餘的財產可以去母國置產,在母國有很好的身份地位。Wikan認為,與其拿錢給他們、然後拖垮國家財政,這些無條件的給其實是侵害他們作為人最基本的尊嚴。
=>福利或政府單位所謂尊重他們文化的方法,其實最後是讓很多女孩受到迫害。所以,應該回到一個問題,什麼是「文化」?這是誰的文化?為什麼移民第二代父母的文化是文化,而第二代的文化不是文化?尊重文化的情況下,很多第二代往往不會說挪威語,這些小孩的教育最最往往只讓他們適合當地的生活。
->一直在討論別人的文化,就是一直在他者化別人的文化。
->p.70 這文化的執行雖然不完全是男性的,但是這些文化事實上是父權的,宗教、文化都只是一個包裝。是誰在要脅這些女孩?事實上這當中是相當性別的,女性在團體中常常被視為「樣本」,可能是文化的傳承、代表性,所以這個代表性的貞潔是重要的。在移民的社群中,為了鞏固少數的認同,更會強調這些文化的議題。
=>男性要保護住家中的聲譽。父親要殺這些女兒,那些兄弟、兒子為什麼都會強烈的走出來支持?這是為什麼?(沈秀華認為:我們應該也可以討論這些兄弟、男人,這些男性的養成和培養也是一種文化。Fadime的父親怎麼生存?陽剛氣概一點都不剩,沒有工作、社群不支持他、瑞典人也罵他。)我們把文化變得僵硬、很死,我們只有反和不反兩種選擇,到頭來只能把大家都逼死,一點空間的彈性都沒有。「文化」這概念讓我們沒有對話的空間,文化也變成一種power。
->「文化的除魅」。差異的接觸而「文化」變成是一個溝通的詞彙,然而他沒有提供更多好處,他反而終止一切討論和互相了解。
=>文化這概念並不是在一個「權力真空」的狀態,而是鞏固某些人的權力,而當我們把文化概念的抽掉,那我們該如何處理?在不同的generation之間又該怎麼協調?(又有一個universal的價值嗎?)

沒有留言: